你好,欢迎访问河南祖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

欧式建筑装修风格的起源——教堂和剧场

  • 阅读次数:236次
  • 发布日期:2021-08-02
公元310年,君士坦丁在其当时分治的帝国西北区的首府特里尔给母亲修建了一座巴西利卡式宫殿。后来,他的母亲将其献出来作为纪念圣彼得的教堂。这座最古老的巴西利卡式教堂长70米,宽27米,没有侧廊,采用木造的屋顶,高约30米。大厅尽端的半圆形凹室原先用作裁判室,如今被恰到好处地改造成为祭坛,牧师可站在这里给教徒们传经布道。与这一改动相对应的是,教堂的主要入口由长边改到与祭坛相对的另一端。这样的改动使得人对这座巴西利卡式教堂内部空间的感受产生了根本的变化。

古罗马的巴西利卡建筑是前后左右完全对称的,人从宽广的一边走进去感受到的是一个与万神庙相似的静态空间。基督教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则不同,当人从短边的入口进去后,视线立刻就会被居压倒性地位的由整齐排列的天花板、窗框、墙角和长椅等所形成的透视线吸引到祭坛上来。在这样的空间里,一切都是为使用的人而设计的,基器督徒已经成为这个空间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正是基督教教堂与神庙最重大的区别。之后,这种近乎完美的,并且由于简洁的形式而使用料“批量化”成为可能的便利空间建筑形式立刻传播开来。君士坦丁统治罗马后,仿效特里尔大教堂的巴西利卡形式建造了拉特兰圣乔瓦尼大教堂、圣保罗大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等几座宏伟的大教堂。它们都采用更古老的木造屋顶而非混凝土拱顶,为后世基督教堂的建造确立了标准形式。

在三座大教堂中,建造得最早,也是古罗马最早的主教教堂,素有“罗马及全世界所有教堂之母与之首”之称。它还是19世纪意大利统一前历代教皇举行加冕仪式的地方,而且在14世纪以前,教皇也一直居住于其旁边的拉特兰宫。但由于17世纪公元315~329年在位于罗马城墙之外台伯河西岸的圣彼得墓地上建造的圣彼得大教堂则是当时最大的教堂,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教堂之一。它的内部用四列柱子将空间纵向分为五个部分,其中长达122米的中厅又高又宽。与之相比,大多只有一层的侧廊则显得低窄得多,中厅高出的部分开设了侧窗用以采光。中厅是东西走向的,主要入口开在东方,西端是半圆形祭坛。作为新事物的教堂建筑,其建造规则是逐渐明确起来的。从这座教堂起,绝大多数教堂都将祭坛放置于东端,反映了基督徒以光线每天的消失和复出作为基督复活象征的信仰。

在原祭坛与中厅之间还有一条横向的空间,称为横厅,两端分别用作祭具室和圣餐贮藏室。横厅是一个与传统巴西利卡不同的新设计,且祭坛、横厅与中厅会相交形成一个十字形,对基督徒来说恰好象征着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因此深受教会和教众的喜爱,几百年后成为西欧洲教堂的主要形制。圣彼得大教堂的前面还有一个柱廊环绕的前院,院中央设有洗礼用的洗礼池。这座大教堂在15世纪末时被拆除,后原址上建造了新的圣彼得大教堂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帝国时期古罗马的圣玛利亚大教堂。其相传是罗马教皇黎贝留(公元352~366年在位)在公元352年夏天奇迹般降雪的一块地上划出地基建造的,所以又被称为“白雪圣玛利亚教堂”。公元432~440年,教皇西斯图斯三世(公元132~440年在位)重建了教堂,并保存至今,是古罗马现存最古老的巴西利卡式基督教大教堂。

这座教堂内部空间的聚焦感十分强烈。中厅高起的侧墙由梁柱构造支撑。半圆形祭坛的穹窿表面用半透明的小块彩色玻璃或石块形成的马赛克拼镶出旧约故事的内容。由于小块马赛克间的间隙比较宽因而画面的砌筑感很强。在大面积镶嵌马赛克画时,有时为了保持画面色调的统一,会在玻璃马赛克后面先铺上一层底色;有时为了营造明暗闪烁的效果,也会有意把马赛克表面做成各种不同方向的微斜。这样的装饰画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一开始主要是用于辅助说教的。早期的基督徒一致认为教堂里绝不能摆上帝的雕像,因为崇拜偶像是那些异教徒的传统,因而在古希腊时曾引以为豪的雕塑传统在这时被中断了。然而,绘画的待遇却不同,由于普通教徒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没有多少文化知识,因而把基督教教义用图解方式加以表达并供普通教徒理解是很有意义的,得到了包括教皇在内的教会上层人士的支持,成为这个时期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特点。

古罗马剧场建筑。早在公元前43年,古罗马人就在里昂建成了豪华的古罗马圆形剧场。公元2世纪时,古罗马圆形剧场内增加了1.1万个座位,由此可以想象当时演出时的盛大景象。古罗马人不但从古希腊人那里继承了喜好戏剧的传统以及剧场的基本形式,而且在混凝土技术得以开发使用后,古罗马剧场的形式还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凯撒时期设计并于公元前13年奥古斯都在位时落成的马塞卢斯剧场是剧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建造于台伯河边的一处平地上,高耸的观众席是由一系列同心的混凝土环形拱廊层一层地架起来的。这种结构驱散了古希腊剧场选址受制于自然地形的苦恼,使得剧场可以大胆地建造在城市的平地上。这种技术的代表作还有波佐利圆形剧场。

我们先具体看一下马塞卢斯剧场。其混凝土观众席的外立面分为三层,均用大理石装饰。第一层开有41个拱门,拱门两侧装饰以多立克式半圆柱。第二层也是同样的券柱式构图,但柱子改用爱奥尼柱式,这种细致的变化增强了剧场建筑立面构图在统一前提下的丰富性。第三层原来采用实心的壁面,在对应位置则使用了效果更加丰富的科林斯柱式。其内部观众席直径达129.8米,可以容纳1.5~2万名观众,是古罗马最大的一座剧场。它的半圆形乐池直径约37米,后方是一个高大的具有三层柱廊和阳台背景的豪华舞台,上方还有挑出的屋盖,这些都是古希腊剧场所不具备的。

这座剧场后来遭到很大破坏,原来的第三层立面以及舞台都不存在了,里面成为住宅,拱券则变成了店面。再来看波佐利圆形剧场。波佐利圆形剧场又叫弗拉维圆形剧场,是普提欧利这座古罗马城市最著名的建筑。如同马塞卢斯剧场一样,在建成2000年后,它依然作为醒目的建筑标志而巍然耸立。这座圆形剧场坐落在城市的一块面积颇大的阶地上,是帝国时期最引人注目的公共建筑。该剧场位于与图密善大道和通往那不勒斯主要道路的连接处。图密善大道为皇帝图密善修筑,旨在使罗马与菲勒格林地区的联系更加迅捷。该剧场能容纳约2万名观众,而选择这样的位置也是为了方便远道而来的人们。

  • 上一篇:雾都的建筑风格之美,英国建筑风格的变化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